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杨帅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AI先天主义学派(下)|李春光:关于《活艺术——GUI2023第二届数字艺术展暨发展论坛》全体艺术家作品论述

2023-11-15 00:00: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4a6fdfec5db4e2cea60b8f2bd49ff6de.png

   摘:

  生命如何走向第二尺度的圆满呢?正如经典物理向量子物理演化的方式,它须要“入微”,“入微”便是有意识地觉察生命场域得以自发建构与生长的微观结构,生命的主角形态从这里开始,就要开始完全脱离后天符号与实体思维了,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抵达的维度。How does life go to the second scale of perfection  Just like the way classical physics evolves to quantum physics, it must be "micro" and "micro" is to consciously perceiv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pontaneous construction and growth of the life field. From here on, the protagonist form of life will begin to completely break away from acquired symbols and physical thinking, which is also beyond the reach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mension.

  ——李春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142b9842078c0ecfe2fccac62c7acd9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867e555ca7d964e9a4b06b92f9ef0fb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6d32d7c999fd4a8df6f01e65d931fec5.png

艺术家姓名:林萌

作品名:《腔调》

作品媒介:数字图形影像

创作设备/制作方式:计算机矢量绘图设计+动画制作+剪辑输出

规格:宽1920P,高1080P

时长:2分21秒

创作年份:2023

  《腔調》是一场脸谱艺术的现代演绎,是通过对传统戏剧脸谱的深入探索和再次设计,以“赛博霓虹”般的独特面貌进行的数字化呈现,以此来思考和探索传统精神文脉在当代意识形态中的更多可能性,从而焕发传统艺术在数字时代新的生命。在这「古」、「今」脸谱艺术视觉碰撞的同时,彼此间不仅仅是一场超越时空的“对唱”,更形成了独特而强烈的艺术「腔调」。数字艺术的呈现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共享数字时代带来的诸多便利,也从根本上打破一些客观的限制,让传统文化在创意、创新中适应文化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用一维线条来表征多维世界是一条相当有潜力的艺术路线,在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中发现,那些天生失明的“盲者”并不会如同正常人一样在头脑中使用丰富的色块与色彩来表征各种思想情感,就此而言,天生的盲者永远也具现不了印象派;然而,我们却并不能说盲者的精神世界是“苍白”的,恰恰相反,它们构想的精神世界能够拥有一种独特的多元情感呈现方式,而绝不会让任何心灵天性在其中失落,例如著名美国教育家与文学家凯文.凯勒就是这样一位心灵情感开发得更为彻底的伟大人物。而天生盲者构想精神世界的主要“画笔”,就是缺省大片色块的单纯线条,在他们脑海中,线条的构成方式要远比正常人复杂得多、“拓扑”得多、生动得多;佛学禅宗甚至有一个专门的修行法门,名曰“闭眼禅”,由此可见线体创作的潜力之大。然后,当想到京剧“脸谱”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其使用简洁方式浓缩单一人格与情感体系的角色符号化妙用的特征回响脑海,以至于“脸谱化”亦成其为现代文学上的一个特定概念。而艺术家使用数字艺术的“线体”创作方式来再诠释再表现“脸谱”,情况就开始变得大不相同;跟全然走向保守的较低尺度的概念化符号化的传统脸谱不同,艺术家林萌创作的脸谱最大的特质,便是开始超脱出实体化概念化的囚笼而让每一个“脸谱”变成了一个微观线体动态互动游弋的“小世界”,在这个脸谱小世界中,单一的情感和人格已经不复存在,相反,多种情感和人格侧面同时浓缩在这个小世界的各个机理模块里,并在谐同互动中共生出一个丰富多姿的数字世界的元场域——生命第二尺度由此敞开。是的,《腔调》并不是“脸谱”而是“脸谱次元”。

  第三部分  第二尺度:“入微”

  生命如何走向第二尺度的圆满呢?正如经典物理向量子物理演化的方式,它须要“入微”,“入微”便是有意识地觉察生命场域得以自发建构与生长的微观结构,生命的主角形态从这里开始,就要开始完全脱离后天符号与实体思维了,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抵达的维度。——李春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292e0e35a6041772639895160588570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cecffcf8cbf969510ff61ac85b3610d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ec3821fda1a46bb41f4a5b4bb4a38a77.png

艺术家姓名:陈子风

作品名称:《神在何处》

理念:油画作品在虚拟空间演变过程

媒介:数码影像

创作年份:20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c60fda5775e39b8ced5ce5cee11eed3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a52e271015dd9d8352a8ec89bd7dffea.png

艺术家姓名:陈子风

作品名称:《女巫的修辞》

理念:油画作品在虚拟空间演变过程

媒介:数码影像

创作年份:20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7e36761ccf05e9e09a93186aff9f6b1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1c980398bede6210f1b354725688263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dcb87f2645c111024713fbf6c6008158.png

艺术家姓名:陈子风

作品名称:《无尽的游戏》

媒介:数码影像

创作年份:2022

  陈子风的这三幅作品都在试图从艺术的视角来探讨更深层的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她先使用独特的角度拍摄颜料在水中流淌,并以之为一种基础的创作素材,然后在把这种自然流动的基础视频放到数字软件上按照平行与多维的宇宙理念重新排列组合,随后便生成了诸般奇妙的视觉景观。如果做一个思想境界之类比,陈子风的作品可以看成是用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演绎了复杂性科学的那一个著名化学效应:别洛索夫-扎鲍京斯基反应,一类随时间周期性振荡变化的化学反应及在空间上形成有结构的稳态分布,可以在无序中自组织地产生美丽奇妙的花样。而当我们很自然地做这样思想类比的时候,我们便可知陈子风的作品至少是用第二尺度的方式来首要切入的,也即开始抛开机械的主客二元分离的打开方式而首要进入更为先行的统摄“场域”中的那种追问方式,正如作者一直想要完成的在艺术中“编辑时空”的“壮举”。然而能够使得时空得以“编辑”的那种力量或者心灵视域,必然就不是一种机械化的流俗时间观,而是一种更大尺度的心灵秩序及其人性禀赋。更进一步的是,陈子风的这三件作品都是在一种“对称”的视域中来叙事的,不仅相当程度地反映了赫尔曼·外尔的《对称》所揭示的对称逻辑在物理法则中的基石地位,而且也开始让人在观看叙事中进入对于心灵微观结构的沉思,亦即心灵或灵感的“入微”。也正是在这种“入微”中,一种反映心灵高级信息密度的“图腾”效应便自然展现于作品中,无论这个图腾被心灵自发识别为“一切万有”(《神在何处》)、自然之母(《女巫的修辞》)抑或是《道德经》中的“玄牝”(《无尽游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cb270f1057a46a9045a17e397cb827e1.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65c6f966f6ae499c25ec32e87502ef14.png

艺术家姓名:黄明

作品名:《不空》

作品尺寸:45cmx24cmx61cm

作品材料:丙烯

创作年份: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c3e5cdbce8f9719b6f6193ce9579aae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d50a7f2907ccc4516b273e9dcf1651ee.png

艺术家姓名:黄明

作品名:《如·来》

作品尺寸:120cmx80cm

作品材料:木板、丙烯、感应灯条

创作年份:201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49d27b65fc3d4ea784036bbff6df9f56.png

艺术家姓名:黄明

作品名:《南无》

作品尺寸:120cmx60cm

作品材料:油画玻璃背光灯

创作年份:201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5e1f5d48139cef1f3306a30a99d8490a.png

艺术家姓名:黄明

作品名:《白光》

作品尺寸:116cmx52cm

作品材料:油画玻璃背光灯

创作年份:2016

  艺术家黄明的这四件佛觉系列装置艺术作品是比较典型的首要从生命第二尺度出发来创作的作品。《不空》是一件装置艺术作品,从正面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带有佛陀镂空轮廓的“器物”,但是只要你略微偏转一下观赏视角立刻便能发现在佛陀镂空轮廓“之内”自发延展出的如彩色的觉性虹光一般层层相叠的“厚度”,并由此形成一个饶有喻意的“意识通道”;再加之艺术家在创作时对于每一层“虹光”的叠代与覆染都是在一个长达数月乃至数年的过程里历史性地逐层绘制其上,这便让这样一个“通道”天然带有婆娑世界业力轮回修习之时空叙事的命运演历特质。不仅如此,整个装置的“摆放”位置跟常规作品亦有所不同,它不是作为一件纯粹的被观察者并靠墙摆置,而天然适合摆放于观览者熙熙攘攘自发云集的“通道”区域,使得任何透过作品的镂空区域看到的“景观”皆是芸芸众生不断无意识变动的“自我”,这不仅是第二层世界“通道”之喻,也表征了佛性觉悟不离红尘、果位必证的要义。于是乎,《不空》这件作品便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展现了佛学对于意识微观结构的精微逻辑,那便是“能所识”的“三元结构体”:初望之如雕有镂空的寻常器物——所知,再望之如观照芸芸众生多彩命运演历之“镜”——能指,这二者随即形成期望与结果之“鸿沟”而遂成更大维度的觉性之“识”自发降临的“通道”,于是,“能所识”的三元结构体便得以有意识地觉知了。而这也是作品名“不空”的由来,形有空,识不空。

  于是,在《不空》所开启的生命第二尺度“入微”视域下,其它三件作品也随即展现各自的“入微”特质。作品《如·来》呈现的是另外一种“空”的微观法则,远远看去,作品仿佛就是一片颜料铺陈而自然流露的墨色,什么内容都没有——“空”内容;然而,当观者顿觉奇怪或好奇而不自觉走近时,“空内容”中随之感应而呈现出佛陀的白光轮廓,如斯看来,你与佛的关系究竟是因果还是“因缘”呢?作品《白光》同样是显露“空”,整个作品的外形是一种不规则的“尘世”自然形状——此为第一层,而中间的矩形“内里”则由绘画于玻璃背面的图案自然构成了一扇拉开窗帘的观照之“窗”——此为第二层,“窗”内七彩虹光由色调的冷暖自发展现出一个“小千世界”的玄妙空间深度——此为第三层,“小千世界”里的佛陀剪影与“空点”相互对照静观,难以区分彼此的距离感——此为第四层,当作品内置灯光亮起时佛陀剪影与“空点”顿时又似游离于虹光所构成的“小千世界”乃至窗口的外部,使得观者一时间无法觉察空性与佛陀究竟是存在于跟自己所在现实相异的另一平行世界,还是反过来,现实世界反是由佛陀、空性与虹光合一的“白光”所生成——缘起性空,如是而已。此外,作品《南无》则是采用跟《白光》相似的装置制作机理进一步解构了“缘起性空”的微观领会,三片外轮廓“自然”不规则的玻璃又恰恰隐隐相互吻合,喻示着“三”所指向的尘世万物、有情众生的“因缘”联系,正如空性的“模块”;而显示于三个“模块”内部的佛陀剪影则互相谐同为一个整体,使得观者顿觉佛性“化身”万物的基本佛学要义;而在此“化身”状态中我们便可知万物跟“空”之间绝非抽象的决定论,而是基于缘起的“生成”关系——正所谓:烦恼即菩提 处处皆佛性;迷者佛是众生,觉者众生即佛。“南无”即归命,朝向缘起生成之“经”而回归空性之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ace080ff46b791ea4ae80f67ddc28bbe.png

  来源: 李春光 GUI数字艺术研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9d24357d0a02187d25a37685c035d5ae.png

艺术家姓名:丁宁

作品名:《环形村庄》

作品媒介:Ai影像

作品尺寸:2分33秒

创作年份:2023

  在那做梦的人的梦境中,被梦中之人唤醒。——博尔赫斯

  《环形村庄》是一部以“AI”为媒介,探讨梦境的影像作品。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艺术家一再重复的梦——一个轮廓模糊的环状村庄,那对不断寻找的男女,没有器官的蛇,以及那些始终无法完结的动作,这些元素合在一起,隐喻着自我之中的迷茫和困惑。在技术上,艺术家尝试使用AI生成技术来实现这一影像。但由于当前AI模型的数据偏差,其难以精确地复制现实世界的细节,因此在模拟梦境时,呈现了一种混沌与不确定性——动态的断裂、扭曲混合的形象拼贴以及错误的视角。这些AI生成影像的偏差,仿佛正是梦境对现实的扭曲,使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心理影像景观。

  同样是拥有博尔赫斯《环形废墟》的启示,但是,作品《环形村庄》探索的并非博尔赫斯故事的叙事线索,而是试图对于博尔赫斯作品所引用的意识嵌套“自指”模式的更“入微”的觉察。首先,梦境本身即是区分于纯粹理性认识的生命第二尺度的敞开;其次,作品在此基础上更微观探寻的方式,则是巧妙借用了电影学上作为蒙太奇体系的基础结构——库里肖夫效应的感知定位,在整部AI影片的开端、发展、小高潮和结尾分别用人或木偶的眼睛、相互交织的梦中之蛇形变幻中男女侧颜、望远镜框以及成人之眼代表了库里肖夫效应中那一位无表情的演员,作为世界情感变幻的投射载体,在叙事整体上显示出典型的所指(梦世界)与能指(投射载体的观看反应)的联动“鸿沟”架构;最后,作品内容贯穿全局的视觉结构即是一种在“生成”变幻中始终无法完结的动作,这些动作的“缺憾”前后衔接而产生的全部知觉组织,反而展现的是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之反思:在与梦境同构的灵感游弋的世界中,感性元素到底是以怎样的秩序组织成无论怎样变幻却始终“美感”的成果的?这便是对于博尔赫斯引用的意识嵌套模式的更深追溯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64868021309f284f54d2ab72847753f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9336eac6329d47fd28bddec359a5df29.png

杨帅教画画-宝贝计画

艺术家姓名:杨帅

作品名称:《eye-final-final》

媒介:AI影像

创作年份:2023

  作为“网红级”艺术家,杨帅最为大家所熟知“符号”的便是他创作的“眼睛”,它的风格是如此特别,我们甚至可以将之简称为“杨帅的眼睛”。透过“杨帅的眼睛”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童心的世界、梦境的世界,还可以看到量子世界、平行宇宙,乃至具备更深心理图腾效应的生命之树的世界。若借用当下前沿的智能风潮之概念,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透过“杨帅的眼睛”我们觉察到的是另一个元宇宙。

  作品《eye-final-final》是一件AI技术结合VR绘制的作品,它使用了一种简洁的方式探索了“看”这件事情本身的“自指”微观结构。要读懂这件作品需要有一种“杨帅特色”的观看之道,《eye-final-final》展现的不是某一个“杨帅的眼睛”,而是“杨帅的眼睛”的内部世界,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将杨帅过去所有的“眼睛”叙事当做一个观看背景,并将这一个“眼睛”替换自己的物理眼睛,从而进入到其内部而一瞥其中玄妙世界的一个局部。于是,占据作品视觉中心的那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眼睛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正是“杨帅的眼睛”的“瞳孔”。它作为嵌套在外部眼睛符号内部的“镜像”,既可以是内部世界的一个生命存在——一重自指,又在更深的层面意味着“杨帅的眼睛”之内部世界的“奇点”,我们看到的这一个局部小世界的一切存在与实体都是由之而生的量子“分身”——二重自指;不仅如此,它本身的“阴阳鱼”结构结合在其下和它镶嵌在一起的“生命管道”,又意味着“奇点”内部“阴阳原”(能所识)的“三元结构体”先天构成,必然作为一种视觉戏剧鸿沟而生成的“意识通道”,让更大的世界意识及其更高密度信息得以联通和降临下来——三重自指。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把杨帅的这件作品归属于生命展开第二尺度的“入微”,一种映射不断突破更“入微”的深层维度的代表阳性的扩展性精神冲力的生命元天性——求知精神。而艺术家之所以把这件作品命名为《eye-final-final》的自指方式,也是在以暗喻的视角回应这一点吧,毕竟当压轴的终局final自指迭代之后,就不再“final”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1d8990b1f4c43fdcf736ec778590791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6bda13320eda37e6d8830109f8fad02a.png

艺术家姓名:林小包

作品名称:《星星觉系列》

媒介:数字绘画、Photoshop、

哈内姆勒艺术微喷、L悬浮装裱

创作年份:2021至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ebe88c76a7e8847bbe123da77b1e9442.png

艺术家姓名:林小包

作品名称:《星星觉系列》

媒介:数字绘画、Photoshop、

哈内姆勒艺术微喷、L悬浮装裱

创作年份:2021至今

  这组实验性数字绘画作品以天文意义的概念化星星图形作为线索和象征物,在仰望星辰大海的当下,暗指意识奇点的灵感和唤醒。荧光系的醒目色彩下不同的角色沉浸在不同的能量场域,完成某个时空故事的多维建造.画面中各种生物的身份不能定性,他们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和性质而产生隔阂,他们可以彼此协调的共生在一起,创造属于他们的灵感叙事。这是开放的臆想体验场所,艺术家试图建造一个梦想中的极乐地带,用去中心化的形象话语,给观察者一个改变粒子状态的多样可能性。每次创作从艺术家作为人类个体的独特时刻的觉知为基质,用人类意识和灵性层面的非理性模式,破除流程上的死板数据分析和机械理性推导,关注人心灵本身和与周遭电磁场的能量启示。艺术家坦言:使用数字媒介,是因为PS等工具可以更好的实现3维半世界的色域和我所感知的高维奇特状态,在数字工具的承载下,成为星光体的3维半漫游意识灵体.

  观照作品《星星觉》,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我们看到的正是更大真理尺度的微观灵感生命遂行其上的高维世界,正如艺术家所浸入的3.5维扩展意识。首先,作品中的每一个“存有”可以看作是整个画面完形的“分形”,不仅是视觉分形亦是心理分形;其次,这些“存有”又可以看作整个画面元素得以生成的高维信息降临之“奇点”,在更大生命尺度的世界中,灵感处处皆可爆发,正如“奇点”处处皆可自在游弋;最后,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作为灵感生命的“存有”内部的构成并非任意挥洒的自由形态,而是相当巧妙地将前文所述之“阴阳原”或“能所识”的三元结构体表征出来,从而能够在自身形成“自指”的意识“通道”,使得观赏者能够从中自发观照画面背后更深的生命世界。也正因为如此,星星的形态才在一种“入微”的觉知中得以变得精妙而兴盛起来,没错,在哲学上,《星星觉》探索的正是在更大维度中使得自身的生命分形无限拓展开来的内在感官,这种内在感官便可以称之为“能量人格的扩散”,它自发地归属于一种阳性的生命元天性与原动力——求知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218288af3e7c3252616d2912ac113bb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502c982b90c2bfce8d927d87e8a45852.png

艺术家姓名:李宏业

作品名称:《Daydreamer》

媒介:NFT数字艺术画作系列

创作年份:2019-202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c64c22596ee186a2fffe7944ccfd6795.png

艺术家姓名:李宏业

作品名称:《Interestingsoul》

媒介:NFT数字艺术画作系列

创作年份:20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2f0bbf51bee6b4202da4adcd68d48ff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9a64ad797ec4a25ee7137c572f0b433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d60fc663a39f38b8798a4782bade04d4.png

艺术家姓名:李宏业

作品名称:《玩主》

媒介:NFT数字艺术画作系列

创作年份:2019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基本都是来源于自身的过往影像创作、电影摄制工作经历和梦境潜意识。理想,价值,存在,生命的意义是艺术家创作的主题。用消失的记忆片段、闪回的肥皂剧、剩余的荷尔蒙、混杂的意念,发挥多余的潜能,复制出脑海里的多重白日梦。每一副作品都是从无到有来绘制一张面孔,一个念头,一段过去,一场闹剧,从而创造出让观众能感受到的高光时刻,留白意会,生命时段,黑色荒诞。同时,艺术家的这三个系列作品都具有NFT数字创作的特质。

  《感谢白日梦》系列集中创作于2019-2020年。那一段特殊时期睡眠不是很好,晚上反而很精神,往往快到天亮的时候才有困意,这时艺术家会抓紧时间迅速的躺在床上或就近沙发上,让自己进入深度睡眠。在梦中,自己就像置身在陌生的环境,面对或许熟悉又陌生的人,发生的故事情节真实荒诞,无法预料的结果;猛然惊醒后,试着回忆梦里的故事,似曾相识生活的瞬间,依次闪现在眼前,每一天用日志的方式绘制完成,于是《感谢白日梦》系列便由365幅作品组成。《有趣的灵魂》系列创作于2021年的冬天,艺术家感受到在数字虚拟世界里的灵魂,可以更纯粹,更自由、无拘束、艺术包容一切;同时作品的另一方面亦是对现实中走失的朋友的缅怀,怀念曾经在一起有趣的时光;模糊失真的骷髅,离开了曾经的世界,它们面部表情或凝重、或残缺、或虚无、或空白,看完之前人生的经历过程,选择同自己和解,与过去的自己进行真正意义的告别。《玩主》系列源于艺术家2019年创作的一部名为《蛋生以来时》的动画短片,“玩主”的形象便是主角,后来短片搁浅了,“玩主”却复活了;作品的全息架构公式:“酷玩+主脑”—-进入电梯(平行世界的通道)=元宇宙裂变出自己不同的化身,一切皆可能;正因如此,这一系列可以在元宇宙的不同境域中持续的创作下去,不间断裂变延伸新的玩主。

  艺术家总是坦言自己希望跟一种怎样的旧格局“告别”,无论这些旧格局叫做现实或流俗人生、过去的自我以及碳基世界。一方面来看,“告别”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艺术家创作出的这三个系列作品都普遍具有一种向更深更大世界维度拓展的精神冲力,亦即阳性的生命原动力,哲学上成其为“求知精神”,正因如此,在此格调中,总是要发生对于旧世界的某种“革新”,亦即“告别”。另一方面来看,在这种阳性的生命原动力之场域中,艺术家所创作的意象角色又不是那种彻底的“变革者”,亦即将天地彻底重开而全然持续破开新纪元维度的“变革者”,相反,作品的意象角色的整体行动格调总是会留有一丝对于现实自我转变的期待,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自身作为更高维的“主神”去盗取了文明的火种并把它交给人类,成其为这一火种的监护者与守护人,然而他自己却并非这个火种的原发者,且更希冀于人类使用火种来自我进化——这就像一种生命或文明的“催化剂”,总是在保持更高维的“心理时间”不变,并运用此能量催化“婆娑世界”的觉醒。于是,我们在艺术家这三个系列的作品中,纵然意识或情境变幻多端,但是我们一定能找到其中不变的那个“原型”,无论这个原型被识别为白日梦中的自我、元宇宙中的灵魂还是穿透次元的玩主,而它们便是艺术家赋予的守护心灵火种之“催化剂”。

  “活艺术”行动主张

  “活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理念的革命,更导向一种社会实践的范式,那么,根据其基本内涵“活艺术”将导向以下几大行动主张:

  1、首先,追求下一代艺术的探索者,亦即活艺术的拥护者,需要全面介入以传统艺术内容为切入点的AI多模态内容生成(AIGC)的领域及活动中,以求快速区分出不被AI替代的人性更深禀赋,并以艺术“微观革命”的方式实体化这种新的艺术活性,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将之作为下一代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2、追寻下一代艺术的探索者,亦即活艺术的拥护者,应进一步介入AI大模型底层算法及其原理机制的改进活动中,以彰显AI发展的生命主义学派的必要性及其独特而雄厚之潜力;同时,也为在智能环境中独属于人类的新的社会大分工的探究与确立尽应有义务。

  3、追寻下一代艺术的探索者,亦即活艺术的拥护者,应以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变革思维勉力参与科学与技术研发活动,尤其是指向科技创新的研发活动,以展现智能革命视野下的人类下一代知识谱系的普遍跨界融合性。

  ……

  “活艺术”正在开展的实验性课题

  展现并定义数字艺术的新价值单元,亦即从传统的一副主要以物理特征表达的“画作”,到能够被AI算法泛化为多模态内容的“风格原型”——例如以AI小模型作为主要承载方式的艺术单元,并将之作为数字艺术价值交易的基本对象。

  “活艺术”给理念参与者带来的服务价值

  除了定期展览相关的基础服务外,“活艺术”为艺术家与拥护活艺术理念的参与者带来的更大价值在于:带领参与者加入中国目前最前沿、最高端的艺术与科学、人文与科创跨学科融合的社群,并在其中享受长期的社群服务,包括在其中接收并学习下一代艺术相关的系统思想理论,参与艺术与科学融合相关的跨学科讲座与讨论,并跟在此方向上志同道合的其它艺术家、思想者与AI、元宇宙等科技创业者一同探讨智能时代的艺术变革诸话题。社群主办方包括活艺术研究中心,元宇宙三十人论坛、超创者、博物岛等机构,社群的主要组织者亦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任职,并参与中国高校唯一一门广谱跨学科课程“艺术、哲学与科学”的课程及学科建设。

  李春光于北京2023年11月15日

展览信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7b1179f5e611d69ef72323762dff02bf.png

​活艺术 —— GUI2023第二届数字艺术展暨发展论坛

共建课题——全球元宇宙AIGC数字IP大赛

发起人:弘正

学术主持:李春光

展览总监:华君

总策展:弘正

执行策展:林路、郑竹君

学术委员会:崔晨、高登科、泊雅

出品人:华君

参展艺术家: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陈慧娟、陈子风、丁宁、大大大黄、范钰颖、黄明、李宏业、李紫月、林萌、林小包、林梓瑶、刘潇宇、刘艳姗、 卢玉琪、罗丽玮、乔飞、Roctet、任玄奇、SuperNova、 王冲、  王道行、王群元、杨帅、伊伶

圆桌论坛

第一场《时代变迁中的下一代艺术》

  主持人:李春光

嘉   宾:崔晨、薛同欣、杨帅、王冲、黄明、

第二场《如何理解艺术革命中的智能变革》

主持人:郑竹君

嘉   宾:卢玉琪、董小川、陈定媛、Rocket、桑栋

第三场《现代人工智能对艺术观看发展的启示》

主持人:弘正

嘉   宾:Supernova、林梓瑶、任玄奇、李宏业

第四场《活艺术与艺术人生》

主持人:李春光

嘉   宾:郑竹君、陈子风、乔飞、丁宁

展览时间:10月22日——10月27日

展览场馆:北京徐悲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场馆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塞格斯大厦一层

联合主办:

北京徐悲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GUI数字艺术研究中心

元宇宙三十人论坛

超创者数字产业联盟

博物岛艺术

北京熹慕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市普朗克影业有限公司

协办机构:720云

全国少儿科幻联盟

智否AIFunr

HiiiMeta

中国音乐网

华鑫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中华网、新华电讯、凤凰新闻、雅昌艺术网国际中文、网易、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科技快讯、当代新闻、中国资讯每日中国、搜狐、中国品牌网Z世代、雪球、环球新闻、焦点资讯文娱汇、每日中文、未来科技、每日快讯豆瓣、知乎、风尚环球、潮流前线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杨帅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